close

 關於《不倒翁的奇幻旅程》的五張牌

《不倒翁的奇幻旅程》不是一部第一眼就會喜歡的電影,而是一部靠著接力延續著故事的命脈臻至完成的好作品,就像撲克牌戲梭哈,你拿到五張蓋起來的牌,然後依序翻開,每一張牌被揭曉的過程,彷彿一筆新的顏色從背景底色裡流出,故事漸漸起了光影和濃淡的變化,你開始遊走在電影告訴你的與沒有告訴你的不同層面之間,在那裡,現實與抽象不是二分的。

第一張牌是金士傑,作為銜接故事的靈魂,金老師以他的戲感靈活了整部電影,彷彿為一根檜木添上時間的紋路似的,雖然戴上假髮作年輕扮相令人有點發噱,但他的表演使力的方式,那種只透露些微的能量引導你發現源頭是一副飽滿的靈魂,為《不倒翁的奇幻旅程》打下表演的基調。原來好細微的事物,能裝載好濃好濃的感情,童書作家田邊的簡單近乎平淡的外表底下,湧動著想像的潮水,如果你認識他,你也會想聽他說:「從前....開始囉!」

第二張牌是動畫,還有什麼比動畫更能喚醒我們的想像力?《不倒翁的奇幻旅程》裡的五支動畫短片,都是台灣當代年輕創作者的成果,比如「一條名叫長長的蛇」就入選了德國oberhausen短片影展的入圍,「跳房子」也打進美國羅德島兒童影展、捷克國際動畫影展及日本札幌國際短片影展,這幾部動畫在電影裡除了扮演意義上若有似無的呼應,也打開了我們的觀景窗,它讓劇情面臨轉折時,得到更充裕的空間扭腰,它倒轉時光,將我們還原成孩子,我記得電影院裡鄰座的一對小情侶,女孩枕著男孩的肩,她望著動畫的神情,就像望著生命中第一件玩具。

第三張牌是資深演員和素人演員的比重,如果你進到戲院,肯定會在銀幕上看見你熟悉得不得了卻叫不出名字的演員,他們頻頻在鄉土劇,在所有被視作過時的節目裡出場,當然,晚近的台灣電影裡也愈多發現他們的身影,然而當他們與極具現代感、偶像感的「電影演員」對峙的時候,氣質上的反差便更加顯著,而《不倒翁的奇幻旅程》裡大量的素人演員,便適時的沖淡了資深演員的鄉土味,而資深演員在片中的曇花一現,不但成功的調和了大量素人演員的生澀感,更創造出國片難得一見的親切,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安排。

第四張牌是偷故事的概念,《不倒翁的奇幻旅程》敘述田邊曾經偷了兒子的同學安安的「不倒翁」故事並將其寫成童書出版,後來懷著歉疚決定去到左鎮尋找安安,將故事還給他。「偷故事」在現實的說法近似於剽竊創意或點子,但被置入這部電影的脈絡,卻出奇的「童化」,故事怎麼能被偷呢?又要怎麼還呢?當我們跟著故事一路前進,也始終無法想像如果田邊真的見到安安,會發生什麼事呢?《不倒翁的奇幻旅程》並未交代,但「偷故事」卻變成了西索般「伸縮自如的愛」,以其龐大而浪漫的模糊,填補所有劇情的欠缺。

第五張牌是看完電影後才能夠翻開的,是關於「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」的提醒,有時我想起小咖,骨肉瘤和節肢,並不特別引以為奇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傷痛,無法以任何形式衡量,有些傷不會痊癒,有些只是被新皮覆蓋,隱藏了底下的潰敗。我想,每一種痛覺,都會引領自己回到原始的純真去,質問你「怎麼會這樣呢?」「難道這就是命運?」我並不信仰童真,可是當「我為什麼變成這樣的大人呢?」之類的語言從深處扣擊心之門扉,還是不由得被一種顫抖所侵襲。

這是關於《不倒翁的奇幻旅程》我翻到的五張牌,你的牌,給你自己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不倒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